嫣晓濛
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用户研究员,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硕士。
具有基础方向研究经验,例如注意的神经机制(枕叶V1区颜色与朝向特征的联合编码)、创造性顿悟的神经机制、创造性与攻击性关系、创造性产品评价的从众效应。
具有国际化行业公司联合实验经验,例如与荷兰咨询公司合作,通过认知神经理论及实验,推动提升寻路体验,成果用于Amsterdam Schiphol
Airport标识与路线优化;与芬兰高科技公司合作,通过神经营销研究,指导产品宣发策略、突出产品优势;通过智能眼镜与生理传感检测“盲人”情绪流,助力电影发布。
目前主要从事情感计算技术的行业应用,例如在传播领域中传感器新闻(精准分析两会政府工作报告“心潮澎湃”瞬间)、电影宣发及广告片测评、传媒类高校产学研合作(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);车载领域应用中检测疲劳状态并实时预警的小唛指环、情绪流新闻等;教育领域中儿童课堂专注度评测及教学效果评估等。
朱昕彤
2013年本科毕业于北师大心理学院,2015年硕士毕业于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认知神经心理学系,目前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在读博士。
研究兴趣主要在于可穿戴生理传感技术的应用。具有扎实的心理学背景,精通于和各种人群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基础、设计主导现实场景下的用户研究、分析生理数据,并在传感器硬件选型及开发相应算法方面具有丰富经验。在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研究中心工作期间,参与过众多大型传感器应用项目,比如与荷兰设计师品牌ByBorre合作的衣物型生理传感器项目,与荷兰舞蹈团合作的生理传感在剧场中的应用等等。在加入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后,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生理传感与行业结合的应用研发项目,项目包括:生理传感与影视戏剧测评、神经营销学、生理传感与儿童教育、可穿戴式生理传感器探测驾驶疲劳(小唛指环)等等。